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画眉草 | 拼音:huà méi cǎo |
| 拉丁学名:Pteris Cretica var. Mayii | |
| 别 称:榧子草、星星草、蚊子草 | |
| 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| 目:禾本目 | 亚 目: |
| 科:禾本科 | 亚科:画眉草亚科 |
| 族:画眉草族 | 属:画眉草属 |
形态特征

| 画眉草一年生草本,或斜上升,高20-60cm,通常具4节,光滑。叶鞘稍压扁,鞘口常具长柔毛;叶舌退化为1圈纤毛;叶片线形,长6-20cm,宽2-3mm,扁平或内卷,背面光滑;表面粗糙。圆锥花序较开展,长15-25cm,分枝腋间具长柔毛,小穗成熟后,暗绿色或带紫黑色,长3-10mm,有4-14朵小花;颖披针形,先端钝或第2颖稍尖,第1颖长约1mm,常无脉,第2颖长1-1.5mm, 有1脉;外稃侧脉不明显,第1外稃广卵形,长1.5-2mm,先端尖,具3脉,内稃作弓形弯曲,长约1.5mm, 脊上有纤毛,迟落或宿存;雄蕊3,花药长约0.3mm。颖果长圆形,长约0.8mm。花、果期8-11月。 |
生长习性

| 画眉草多生于荒芜田野草地上。 |
药用价值

| 画眉草全草。甘、淡,凉。归膀胱经。利尿通淋,清热活血。用于热淋,石淋,目赤痒痛,跌打损伤。 |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