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苹 | 拼音:píng | 
| 拉丁学名:Marsilea quadrifolia L. | |
| 别 称:田字草、破铜钱、四叶菜、叶合草、夜合草、大浮萍 | |
| 门:蕨类植物门 | 纲:蕨纲 | 
| 目:苹目 | 亚 目: | 
| 科:苹科 | 亚科: | 
| 族: | 属:苹属 | 
形态特征

| 苹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匍匐泥中,细长而柔软,不实叶具长柄,长7~20厘米,叶柄顶端有小叶4片,十字形,对生,薄纸质;小叶倒三角形,长与宽1~3厘米,先端浑圆,全缘,叶脉叉状,下面淡褐色,有腺状鳞片。孢子果斜卵形或圆形,长2~4毫米,被毛, 于叶柄基部侧出,通常2、3个丛集,柄长1厘米以下,基部多少毗连;果内有孢子囊群约15个, 每个孢子囊群具有少数大孢子囊,其周围有数个小孢子囊。 | 
生长习性

| 苹生于水田或沟塘中,是水田中的有害杂草,可作饲料。 | 
药用价值

| 苹全草入药,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,外用治疮痈,毒蛇咬伤。 | 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