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南天竹 | 拼音:nán tiān zhú | 
| 拉丁学名: | |
| 别 称:南天竺、玉珊珊、野猫伞、白天竹、天竹子、天竹、南天烛、山黄芩、钻石黄 | |
| 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 
| 目: | 亚 目: | 
| 科:小檗科 | 亚科: | 
| 族: | 属: | 
形态特征

| 常绿灌木,丛生状;干直立,分枝少,叶对生,2~3回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椭圆状披针形,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;花白色而小,为大型圆锥花序顶生,5~7月开放;茎干直立,少分枝而多丛生;枝叶疏密有致,初夏繁花枝枝, 挺立于秀叶之上;秋冬叶色红艳,果红色球形,11月成熟,喜半阴,见强光叶变红。 | 
生长习性

| 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、疏林下或灌丛中,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。 | 
相关文化

| 《竹谱详录》 蓝田竹,在处有之,人家喜栽花圃中。本身上生小枝,叶叶相对而颇类竹。春花穗生,色白微红,结子如豌豆,正碧色,至冬色惭变如红宝颗,圆正可爱,腊后始雕。世传以为子碧如玉,取蓝田种玉之义,故名。或云,此本是南天笠国来,自为南天竺,人讹为蓝田竺。  | 
药用价值
| 根、茎:味苦,性寒。果:味苦,性平。有小毒。南天竹的茎、根、叶、果实均可入药。 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 | 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