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榉树 | 拼音:jŭ shù | 
| 拉丁学名:Quercus variabilis Bl. | |
| 别 称:光叶榉、鸡油树、血榉、金丝榔、沙榔树、毛脉榉、光光榆、马柳光树 | |
| 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 
| 目:山毛榉目 | 亚 目: | 
| 科:壳斗科 | 亚科: | 
| 族: | 属:栎属 | 
主要产地
| 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和广东 | 
形态特征

| 榉树落叶乔木,树皮棕褐色,平滑,老时薄片状脱落。单叶互生,卵形、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尖或渐尖,缘具锯齿。坚果较小。花期4月,果期9-11月。 | 
生长习性

| 榉树阳性树种,喜光,喜温暖环境,适生于深厚、肥沃、湿润的土壤,对土壤的适应性强,忌积水,不耐干旱和贫瘠。 | 
药用价值

| 《嘉佑补注本草》云:“榉树皮味苦无毒,下水气,止热痢,安胎主妊娠人腹痛。” | 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