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青岛百合 | 拼音:qīng dǎo bǎi hé | 
| 拉丁学名:Lilium tsingtauense Gilg | |
| 别 称:山墩子、崂山百合 | |
| 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 
| 目:百合目 | 亚 目:百合亚目 | 
| 科:百合科 | 亚科:管状花亚科 | 
| 族:百合族 | 属:百合属 | 
主要产地
| 山东、安徽 | 
形态特征

| 青岛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,鳞茎近球形,茎高40-85厘米,无小乳头状突起。叶轮生,1-2轮,每轮具叶5-14枚,矩圆状倒披针形、倒披针形至椭圆形,花单生或2-7朵排列成总状花序,苞片叶状,披针形,花橙黄色或橙红色,有紫红色斑点,花期6月,果期8月。 | 
生长习性

| 青岛百合生于海拔100-400米的山坡阳处杂木林中或高大草丛中,耐寒,喜含丰富腐殖质土壤。 | 
药用价值

| 青岛百合的鳞茎含淀粉,蛋白质,脂肪,粗纤维,糖类及果胶物质,微量生物碱等。性微寒,味干、枯。入心,肺经。润肺止咳,清心安神。 | 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