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乌毛蕨 | 拼音:wū máo jué |
| 拉丁学名:Blechnum orientale L. | |
| 别 称:龙船蕨、冠羽乌毛蕨、东方乌毛蕨、赤蕨头、贯众、管仲 | |
| 门:蕨类植物门 | 纲:蕨纲 |
| 目:真蕨目 | 亚 目: |
| 科:乌毛蕨科 | 亚科: |
| 族: | 属:乌毛蕨属 |
主要产地
| 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台湾、福建、西藏、四川、重庆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 |
形态特征

| 乌毛蕨根状茎直立,粗短,木质,叶簇生于根状茎顶端,叶片卵状披针形,一回羽状,二形,互生,叶近革质,干后棕色,无毛,孢子囊群线形,连续,紧靠主脉两侧,囊群盖线形,开向主脉,宿存。 |
生长习性

| 乌毛蕨喜温暖阴湿环境,抗逆性、耐热性强。耐高温多雨,不耐寒,冷时生长不良。生长于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,也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,海拔300-800米。 |
药用价值

| 乌毛蕨以根茎入药,可用于清热解毒、杀虫、止血的功效。 |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