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| 中文学名:糖茶藨子 | 拼音:táng chá Pāo zǐ | 
| 拉丁学名:Picea pungens Engelm. | |
| 别 称:糖茶藨子(秦岭植物志),埃牟茶藨子(华北经济植物志要),喜马拉雅茶藨子(拉汉种子植物名称) | |
| 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 
| 目:蔷薇目 | 亚 目:虎耳草亚目 | 
| 科:虎耳草科 | 亚科: | 
| 族: | 属:茶藨子属 | 
形态特征

| 糖茶藨子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2~4米。小枝暗红褐色,光滑。叶互生;掌状分裂,通常5裂,边缘有大小不齐的锯齿,基部心形,上面深绿色,被白色小刺毛,下面灰绿色,通常有脓毛,叶脉掌状;具柄。总状花序于叶腋横出,有小花十余朵,淡黄绿色,花柱与雄蕊等长。浆果红色,顶端有1宿存花萼;内藏黑色种子2粒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 | 
生长习性

| 糖茶藨子生长于海拔1200-4000米的山谷、河边灌丛及针叶林下和林缘。 | 



